包璋2022-07-22 09:48:23來源:中國建設報
??近年來,重慶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以住有所居、居有安全為目標,切實抓好“四個聚焦”,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。截至2021年年底,全市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26.79萬套,惠及群眾約94萬人。其中,2021年完成改造2.01萬套,實現了“住房安全有保障、居住條件有改善、城市品質有提升、綜合效益有顯現”。
??聚焦危房隱患
??讓群眾住得“安”
??重慶市以“危房不住人、人不住危房”為工作目標,堅持將消除城鎮危房安全隱患作為棚戶區改造的重點,在全市組織開展城鎮D級和C級危房的清理排查工作。結合全市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,重點排查城市滑坡和低洼地帶的危房,全面摸清危房底數,健全完善工作臺賬,構建了產權人落實主體責任、行業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和當地政府落實屬地責任的“三位一體”工作機制。
??按照“存量清倉見底、增量動態清零”的工作思路,重慶市優先將城鎮危房納入棚改計劃實施,通過政府、個人和社會資本多方籌集資金,因地制宜推進危房的排危搬遷、修繕加固等工作。武隆區積極申請國開行棚改貸款,集中解決老城區“砂磚房”排危安置問題;南岸區探索通過“使用權置換”方式,將政府公房中的危房群眾安置到新的公租房中,使群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?!笆濉币詠?,全市通過棚改累計完成城鎮危房搬離整治16.5萬戶,近兩年重慶市累計安排2.87億元棚改補助資金專項用于全市3500戶城鎮零星D級危房搬離整治。僅2021年一年,全市城鎮危房存量就下降近20%,讓群眾從“憂居”變“安居”。
??聚焦民生底線
??讓居民感受“實”
??近年來,重慶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棚戶區改造事關千千萬萬群眾安居樂業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在棚改工作中厚植人民情懷,堅守棚改的民生底線,從嚴從實把握棚改范圍標準,堅決防止借棚戶區改造之名搞房地產開發的傾向。堅持規劃先行,認真開展棚戶區摸底調查,細化改造范圍和計劃,詳細制定了各區縣棚改專項規劃,堅持“一張藍圖繪到底”,健全完善市、區(縣)兩級項目規劃和年度計劃會審機制,嚴把項目“準入關”“審核關”,有效避免了“搭車上路”的情況。做實做細改造方案,在實施棚改前,充分征求群眾改造需求和意愿,做到“成片改造和零星改造相結合,拆、改、留、增等多種方式共同推進”,使棚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顯著增強。
??同時,落實好中央和重慶市關于政府債務管理的有關要求,認真評估財政承受能力,構建了中央棚改補助資金、棚改中央預算內投資、棚改專項債券和貸款、社會資本和個人出資的多渠道融資體系?!笆濉币詠?,重慶市累計落實并投入中央棚改補助資金和預算內投資100.13億元、棚改專項債券302.23億元,依法依規申請棚改貸款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棚改,引導群眾合理分擔改造費用。處理好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關系,依法依規推進棚改補償安置工作。重慶市新出臺了《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》,對相關規范進行了修訂完善,堅持“一套政策用到底”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,確保群眾補償安置工作合法合理、及時高效。
??聚焦文化傳承
??讓城市煥發“美”
??重慶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,不急功近利,不大拆大建”和“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、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,既要改善人居環境,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,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”等重要指示精神,始終秉承“保護優先、拆留并舉”的原則推進棚改工作,細化對棚戶區歷史文化建筑的調查摸底,深刻把握住房保障和城市更新的客觀規律,分類制訂棚改方案并推進實施。重慶市通過修繕加固及改擴建方式實施的棚戶區數量,從2018年占比不到5%提升到了2021年的約15%,做到了“住得好”和“城市美”的有機統一。
??通過不搞“大拆大建”,將歷史文化建筑納入棚改片區摸底調查中的重要內容,做到臺賬清、底數明。一是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歷史文化建筑予以保留修繕,深入挖掘文化價值,恢復老街巷的空間尺度和歷史肌理,將沉寂的城市文脈活化利用。渝中區山城巷、南岸區黃桷埡老街等棚改項目通過棚改再現了“山城”的文化傳承。二是通過適度“有拆有建”,結合城市文脈傳承和功能完善的需求,對一般房屋按照棚改規定實施改造,完善城市道路、管網、綠化等功能配套,充分結合原址的“文化味”和“煙火氣”,在新建建筑中融入城市記憶,植入新的商業業態,為老城區的有機更新賦能。沙坪壩區磁器口后街、南川區東街等棚改項目的成功打造,彰顯出了老城的城市記憶。
??聚焦綜合統籌
??讓效益發揮“足”
??重慶市在推進棚改工作過程中,堅持“既為群眾謀福祉,也為城市謀發展”原則,注意整合利用好各項政策措施,強化棚改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、城市更新與提升、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等工作的結合,努力發揮好綜合效益,最大限度發揮棚改對“穩經濟大盤”“穩投資”“穩預期”的積極作用。
??緊密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,將穿插在老舊小區中的零星危房納入棚改計劃,將排危與小區功能完善有機結合起來,堅持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規劃、同步實施、同步見效,為老舊小區的功能疏解和提升拓展有效空間,成功推動了南岸區長江村、永川區三河匯碧等項目,實現了居住安全和人居環境的“雙提升”。緊密結合城市更新與提升工作,積極服務于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”國家戰略,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示范區、重大項目建設區、重要產業發展區等重點區域的棚改工作,在改善棚戶區群眾住房條件的同時,也為城市品質提升、基礎設施完善、產業轉型發展創造良好條件。近年來,重慶市通過加快推進“兩江四岸”“長江藝術灣區”等區域的棚改項目,使城市面貌和品質有了較大改觀和提升。緊密結合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,認真落實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的部署要求,堅持因城施策、分類指導,完善貨幣化安置的動態調節長效機制,充分考慮商品住房存量和價格等因素,及時調整完善棚改安置政策,強化統建統安、集中或組織購買存量房源相結合的棚改房源籌措機制,滿足棚戶區群眾日益多元的安置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