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ode id="xygzu"></code>

      <object id="xygzu"></object>

    1. <thead id="xygzu"><option id="xygzu"></option></thead>
    2. 陳士勛:借鑒臺灣經驗,融合大陸養老,構建孝養模式

      陳士勛2018-11-27 16:04:20來源:中房網

      掃描二維碼分享

      ??中房網訊 11月27日,第七屆中國老年住區項目交流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,來自政府有關部門、行業協會、房地產企業、養老企業和機構的500余名領導和專家代表齊聚一堂,在孔子故里、儒家文化和孝文化的發源地,就老年住區與養老地產的發展趨勢、經驗和創新之道進行了全面的交流與探討。在本屆大會期間同時召開的“2018年百城(企業)聯動年會“上,臺灣養老專家,山東孝養城老年產業有限公司孝養院院長陳士勛作了題為《借鑒臺灣經驗,融合大陸養老,構建孝養模式》的主題演講,以下為演講實錄:
        陳士勛:各位與會的領導,各位賢杰,大家好!
        我叫陳士勛,來自臺灣,從事養老工作27年。從第一線的服務員開始做起,我想分享的是這些工作的經驗,當然今天的時間很短,無法很詳細的說,如果有機會歡迎大家到孝養院來,我們愿意把這些點點滴滴分享給各位。
        昨天我們的董事長說過我從40床的養老院開始做,來到山東之前我所管理的機構是860床的康養中心。我們常常想臺灣這么小如何有能力、有經驗到大陸來分享經驗,到這邊照顧老人。就像我們在這邊一樣,如果我們只想做大做好,或者像臺灣一樣做精,沒辦法做大,這兩者中間有很大的問題。事業成功不一定就是成功,在臺灣如何從小做到大,我們現在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我們要向大陸學習這個方向。
        最初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我不專業,因為我們是從實務開始做的,也沒有理論的經驗,后來我發現我犯錯了,如果實務不跟專業靠攏是亂做,但是如果學術不跟實務互動,只是在講理論。所以我就是一個扎扎實實在做養老,照顧老人的人。
        這是我想分享的題目“借鑒臺灣經驗融合大論養老建構孝養模式”,想跟大家分享四年來在這里做照顧的一些想法,這是我想分享的幾個部分,養老服務需求與挑戰、臺灣養老發展的歷程、淺談我對大陸養老的現狀、智慧孝養照護模式。
        我們都知道全球老化的速度很快,2020年全球老人最多的在亞洲,在中國。我從聯合國的資料看起來,61%的老人在2050年是在中國,但是由于出生率的問題,我們照顧能力是不足的,所以剛才看到日本的先進談到機器人的照顧,我們這幾年一直談智能養老、科技養老。但是這個適合我們嗎,這有待參考。
        在中國都談9073的照顧,90%的人在居家被照顧,7%的人在社區被照顧,3%的人在機構。怎么樣安全健康的照顧,誰來照顧,照顧的品質怎么維護,如何兼顧?全球面臨困境就是照顧人員不足。
        我們一直談臺灣的照顧,其實臺灣跟中國血脈相通,同根同宗,臺灣的養老從什么時候開始,基于養老孝道文化,孝道文化也有很多的問題,也有很多的好處,等一下再跟大家分享。
        從我們這些年的經驗來看,因為講孝不愿意把長輩送到機構照顧,認為需要自己照顧。我認為新時代的孝是應該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。我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,但是真的無孝子嗎。在學習的路上,我們向日本學習,向歐美學習才產生臺灣的照顧。但是在學習過程當中并不順利。日本人做事精細到位,但是這么精細到位適合中國的老人和臺灣的老人嗎。在這二十年來我們跌跌撞撞,我們有幸用這20年慢慢累積經驗,但是中國的養老現在有點來不及了。如何用這5年把養老事業做好,培養好,做成模式,這是當務之急。
        臺灣的長期照護分為這五個時期,從仁愛救助到混沌期到萌芽期到發展期。1979年我們做家庭奉養、鄰里互助、公益照護、集中收容,跟我們有點像。到了混沌期才有機構的管理,規范機構要做什么事情。到了萌芽期的時候,我個人是1989年開始接觸養老,有各種的規劃制度。發展期我是在1991年一直到1993年,我們稱為家庭托顧,沒有規范,沒有什么要求,這只是照顧,這時候的照顧叫什么,每天照顧老人家吃飯睡覺。
        后來我們就建立起來制度,把機構的品質慢慢的提升,所以從1994年開始有這么多方案出臺,到了2007年的時候我們制訂了一個十年長照計劃,我們稱為長照1.0,到了2016年我們推行新版的照顧計劃,稱為2.0版本,由于計劃的內容很詳細,很繁瑣,有機會到孝養院我們再交流。
        這是長照1.0跟2.0的分別。中國學習國外的照顧之外,同時學習各國的經驗,我們從私人照顧到健康養老同時都要做,那怎么做?我們現在在臺灣分為ABC三個等級,社區整合照顧中心,我們稱為長照旗艦店。B級是復合型服務中心,稱為長照專賣店,C就是巷區的長照店。
        大陸的養老狀態是這樣的,仁愛救助、混沌期、萌芽期、發展期跟制度建構期同時發生在不同的地方,所以造成很多疑問我們應該怎么做,應該怎么執行,這個都沒辦法理解。中國國內現在的養老是百家爭鳴,不管是日本的、歐美的、臺灣的都進到本國來提供服務,但是怎么落地,沒辦法理解。舉例說,如果把臺灣的照顧觀念放到山東肯定是不合適的,但是怎么樣逐步到位。第二個中國的數據規模龐大,以臺灣為例,臺灣只有2300萬人口,所以它的老年人就算是10%、20%才有幾十萬人,幾百萬人,山東現在人口有1億,老年人2000萬,整個市場規模不一樣。另外一個群眾知行不一,大家都知道養老很重要,需要專業照顧,但是當他面臨把父母送出來的時候他確沒有辦法接受,他有很多的考慮。另外就是政策配套待完。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醫養沒辦法通,臺灣很小,所以我們的政策實行的很快,但是這邊層層關卡還沒打通。
        我理解養老服務是什么?我想問幾個問題,第二個養老服務是需要富麗堂皇的硬體建筑嗎,國內有錢,有人,有土地可以蓋的富麗堂皇,但是它合適嗎。就像我們過去跟日本學的全套的日本的照顧,把日本的榻榻米搬到臺灣,結果臺灣人就不喜歡踏踏木,我們就喜歡穿拖鞋,結果就這一個事情就徹底的失敗了。另外一個是標準化的流程照顧,就像我看到的海底撈,餐飲業也沒辦法用標準化的照顧流程。再一個老人家吃什么,是五星級的餐點嗎?老人需要炫爛新奇的黑科技嗎,小時候我媽媽整天擔心我冷,整天叫我加衣服,但是我不冷,所以這些黑科技老人需要嗎,所以養老科技不管是從日本學,還是到臺灣實踐,還是從臺灣到大陸實踐,有一個事情就是要懂得符合實際,要因地制宜,逐步到位。
        養老服務絕對不是一個管理和監控,如果一個老人到機構被照顧,是要被我們管理,被我們監控,那這個機構是什么,回歸到上面它就是一個富麗堂皇的監獄,我們要讓老人家有第二個家,絕對不是管理他。我提出很多問題,這兩年我們正在做。
        五星級的餐點,其實山珍海味比不上家鄉味,我們從臺灣把營養師帶過來,我們煮的餐點我們認為是最營養,最美味的,但是我倒掉的比我們吃的更多。后來我們認識到魯菜是一個又咸又辣又油的,所以這邊的心血管疾病很多,但是你要改變這件事情他吃不下去,那怎么辦。所以我們做了一些研究,甚至我們出了菜譜,把臺灣的菜譜和魯菜結合調整成合適的。
        剛才社長講了他們很多科技,但是回歸本質,照顧的本質是什么,是人。人和人的溝通很重要,人和人接觸的溫暖是老人家最需要的。當你去握住他的手,我們臺灣有一句話就是說,老人家很喜歡牽小孩子的手講一句話,牽著你的手就像在蓋棉被,當有這個溫度他就跟你親,不用太好的東西,不用吃最好,但是他有溫暖,這時候他就愿意被你照顧,愿意和你交流。
        我們在臺灣講照顧是享清福,所以當初我的機構也叫清福養老院,好的照顧是一個暖人心的照顧,然后用SOP管理老人的生活嗎,不是,管理是員工被管理。最營養美味的餐食最重要的是他能吃進去才可以,所以我們很多東西標準化、流程化,最后還要考慮老人要能吃。
        后來跟我們的董事長交流才知道,這邊人吃飯要黑糊糊、黏糊糊、咸糊糊。但是我們現在的不咸,讓他能夠吃,告訴他們臺灣的美食是這樣子,你要不要試試看,三種菜里面加上一種,慢慢的就能接受了。
        因為時間的關系我真的分享很多事情,但是講不完,我們這四年做了一個事情,因為我們叫孝養城、孝養院,“孝”在中國非常重要。我們是用傳統文化《論語》跟《孝經》做依托,為二十四節氣養生照顧做支撐。引創新理念加智慧科技為模式?!靶ⅰ笔鞘裁??“孝”這個字是一個小孩攙扶著一個老人,也有小孩子背老人的意思,子在下,老在上。我們在孝養院的照顧是這樣的,通過外在的標準讓他內在統一,就像我們談的吃飯喂飯。我們反向的是照顧的溫度跟人的高度有關系,當你站著味他跟蹲下來喂飯感受是不一樣的。我一直認為彎下腰來照顧,照顧品質自然來。
        我們照顧這一段時間發現,如果把臺灣的照顧經驗放到中國是完全沒辦法被大家理解的,后來發現用節氣照顧非常適合中國。只要我們中國人講二十四節氣一定通,但是二十四節氣是什么,用在哪里,用在農業上,用在養生上,很少有人談到用在照顧上。所以我認為這是適合的,不管在南方、北京,只要經過微調,就像我講的節氣、飲食都可以融入到這里邊,加上我們在臺灣講的照顧,我們照顧是從每天、每周、每月、每季、上半年、下半年要做什么事情,一年四季要做什么事情。用二十四節氣正好細分到24個段落,可以讓伙伴更好的理解怎么照顧。比如說現在冬天,晝短夜長我們怎么照顧,他們晚上容易躁動,冬天照顧是不是有不同的方法,依照這個理念我們希望通過二十四節氣讓我們的伙伴理解怎么照顧。
        我的理解科技照顧是用照顧經驗跟照顧理念、科技創新加上智慧養老。我認為智慧養老要成功只有這四個字,叫準、云、實、新,準是準確的科技,云是云端的物聯服務,實就是快捷上門的實體服務,新就是創新的方式。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樣讓居家養老就是機構養老,家中床位就是養老床位,我們也引進了臺灣最先進的科技,40歲以上可以用的,我們驗證了7年發現這個科技可行。但是我剛才講的準、云、實、新最重要的是依托專業實體的團隊提供服務,如果你沒有實體把團隊做好,你講的科技跟創新是?;ㄕ?。

      專 題
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掃描二維碼分享
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{"code": 200, "msg": "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"}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
      <code id="xygzu"></code>

          <object id="xygzu"></object>

        1. <thead id="xygzu"><option id="xygzu"></option></thead>